找到相关内容175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理净法师答:出家修行好,还是在家?

    如果一个佛弟子不能精进修行,那出家也是浪费时光,最终仍然不能脱离生死。 而出家是一种表法,代表佛教三宝“僧宝”的住世,是佛教三宝具足的一种体现,只是一种从事于佛教弘法事业行式...

    理净法师

    理净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8/12/13035033416.html
  • 理净法师答:在家修行与出家修行那种好?

    一个佛弟子不能精进修行,那出家也是浪费时光,最终仍然不能脱离生死。 而出家是一种表法,代表佛教三宝“僧宝”的住世,是佛教三宝具足的一种体现,只是一种从事于佛教弘法事业行式;也...

    理净法师

    出家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1/14325334624.html
  • 饮水思源——五台山普寿寺纪念通愿老法师往生18周年

    再出  早还娑婆度众生   尊师重道,“弟子法住世佛法住世”非常感叹二位师父年复一年地率诸尼众祭奠,这些形式是在提醒着我们,饮水思源、见贤思齐,发起大道心。年复一年,我们就是这样念着佛号,一步还随...

    佚名

    |往生|周年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2/09380435355.html
  • 佛教生命觉醒是时代的精神

    佛教生命觉醒是时代的精神  宗华  佛陀曾经告诫我们,生命在于呼吸之间。生死事大,对芸芸众生来说珍贵的是生命,佛法住世也贵在不竭的生命源泉。佛法以生命为核心,诠释世间的幸福与出世的解脱。因此,生命的觉醒是佛教住世的根本和源泉。“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根本;欲流之远者,必浚其泉源。”如果我们不依佛法知见,如理作意、发菩提心,那么,面对现实我们只有困惑与无奈,面对佛菩萨的境界我们只有望洋兴叹。  “黑夜...

    宗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51958848.html
  • 郭和卿答:回向与发愿有何差别?何为善回向与不善回向?

    回向摄发愿,发愿不摄回向。仅愿众生得成圆满佛陀,而未以事物换取此目的者,为发愿。回向中即有愿力。回向勿错,应以正因为无上回向(即善回向),无上回向有三:一、愿自他三世善根,皆回向无上菩提(应作如此解:一对他善根,先生随喜赞叹,回向他人成佛,然后以此随喜功德,作自回向圆满菩提,否则即功德亦落于小乘)。二、回向教授(即此宗喀巴之显密菩提道次第教法),常住昌明,因有此殊胜教授住世,众生始能从依师...

    郭和卿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53077679.html
  • 门肃法师答:什么是多生多劫的法缘呢?

    什么是多生多劫的法缘呢? 门肃法师答:“ 劫”是时间概念,根据佛光大词典记载一劫即人间之四十三亿二千万年。过去佛陀住世时代,有一男子欲出家,佛弟子用宿命通观察此人,追溯到五百年以前都未发现此人与佛法结过缘,因此认为不可出家,佛陀告诉弟子们此人可出家,佛是漏尽通,以佛智慧知此男子无始劫时入林遇虎,惊恐中喊“南无佛”,由此而种下善根,今日善根成熟。...

    门肃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62977741.html
  • 问:诵楞严经,佛法就不灭了吗?

    佛法住世。从自力修证讲,能读《楞严》,方知修行之要。但即使常读《楞严》,也未必能自力断惑,五十种阴魔多难过关,佛门有言最先灭的一部经就是《楞严经》,即因其自力修行之难,无人行之说之,慢慢地自然就灭掉了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23378044.html
  • 理净法师答:在家修行与出家修行哪种好?

    一个佛弟子不能精进修行,那出家也是浪费时光,最终仍然不能脱离生死。 而出家是一种表法,代表佛教三宝“僧宝”的住世,是佛教三宝具足的一种体现,只是一种从事于佛教弘法事业行式;也...

    理净法师

    修行|出家|在家|佛教|环境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6/16142383579.html
  • 月溪佛成道纪略

      一九六五年(乙已岁)阴历三月二十三日,端坐入涅槃,住世八十七载,清静庄严,一切如生。   佛在涅槃前,即嘱咐其胞侄及众弟子等,涅槃后,可造一木龛,将法身安坐其中,埋葬万佛寺后面山上,八个月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5481889184.html
  • 佛教与孝

      佛教与孝   佛教创建于印度,西汉末年经中亚从印度传入中国并逐渐与儒、道融合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。   佛教在《大乘本心地观经》中记叙“父有慈恩,母有悲恩,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。经于一劫,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,而未能报一日之恩。”   据经载,佛的一位罗汉弟子名毕陵伽婆蹉,想以衣食供养贫穷的父母,请示佛陀,佛陀集比丘弟子们开示:“若人百年之中,左肩担父,右肩担母,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7273896557.html